
本校「健康務實」教育理念緊扣全球健康產業發展動向,「健康」、「關懷」、「優質」、「永續」四大辦學理念契合社會脈動。透過高教深耕計畫,教育部推動大學特色自主,本校建立「藥食粧安」、「智慧健康」、「資源永續」之發展特色。本校因應社會趨勢變化創新轉型,檢視自身定位及利基,精進高等教育品質,執行「學校典範重塑」,推動「教學創新、跨域學習」教學特色,以培育「健康永續創新服務產業」專業人才為目標,並列入校務發展工作計畫中。本校配合政府五+二創新產業政策,整合學院師生能量投入「藥食粧安技術」、「智慧健康生活」、「環境資源永續」等產業的創新加值,針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民生及戰備與資安卓越再精進進化,並以科技整合為人才培育方向,呼應國家重要政策與社會發展趨勢之外部條件,服膺「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環扣SDGs精神,積極構築優質完善之教學與研究環境。
本校以學生學習為主軸,教師教學為核心,在教學創新精進及提升高教公共性面向,推動教師教學創新、提供學生學習輔導及輔助、建構永續校園及友善學習環境,藉以培養學生關鍵基礎能力、跨域整合能力及就業能力;在善盡社會責任面向,本校深耕台南、高雄投入社會責任,師生參與地方創生,提升在地產業、人才培育、偏鄉教育、社區營造,讓人與土地共好共存;在產學合作連結面向,本校積極提升「藥食粧安」、「智慧健康」及「資源永續」研發主軸,整合產官學研資源,強化企業產學合作,將學習、教學及產學循環串連,推動「健康永續創新服務」專業人才培育。
(一)教學創新精進面向推動重點
在教學創新精進面向,除延續第一階段之作法,持續提升學生專業實務技術能力、推動創新教學及創新創意課程、培育學生跨域學習能力、強化中文閱讀及英語基礎能力、建構SDGs數位教學資源以及強化資訊教學環境之外;在第二階段本校主要重點作法包含「開設他系第二專長跨域學程」、「UCAN教學品保納入AI影響檢討」、「教師運用AI工具進行教學創新」、「建立AI創作工作坊培育師生具備AI創作知能」「鼓勵教師發展素養型導向教材調整課程大綱」、「課程大綱呼應SDGs精神」、「結合設計思考教學模式促發學生自主學習」、「推動STEM課程及數位科技微學程」以及「開設ESP及EMI課程」。
(二)善盡社會責任面向推動重點
在善盡社會責任面向,以本校鄰近鄉鎮區及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作為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出發點,同時考量本校「健康永續」綜合型大學之發展特色,及USR 輔導量能,引導關鍵議題環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2/3/4/8/9/10/11) 和ESG指標,據以整合相關知識與技術資源,協助組成USR團隊。第二階段主要佈建遠距健康(TeleHealth)網絡,透過遠距相關技術,廣泛運用於健康監測、健康促進及提升健康知識,強化初級預防;推動高齡健康產業發展,鏈結美粧食品上下游產業;成立ESG 永續發展暨減碳辦公室,協助企業推動淨零碳排教育訓練、教材題庫研發、顧問輔導、查證稽核與檢測聲明服務。
(三)產學合作連結面向推動重點
本校發揮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特色,藉由本校一級中心,以及相關研究教學單位,共同為學校發展三大特色「藥食粧安」、「智慧健康」、「資源永續」創新加值。本校第二階段在產學合作連結面向,呼應SDGs8/9,推動重點包括「組成師生創新創業團隊」、「產品原型商品化」、「推動產學合作專班」、「美粧生技產品開發暨功能性評估中心」、「專利技術移轉」、「分析檢測服務」、「智慧永續及健康發展中心」以及「推動ESG環境永續評估」。
(四)提升高教公共性面向推動重點
在提升高教公共性面向,本校呼應SDGs1/10之精神,透過提升獎助學金規模、助學專款提撥、校友募款等,提供學生就學輔導;針對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推動學習輔導機制,協助就學穩定度。並以校務專業管理制度強化自我課責並公開辦學相關資訊。本校校內各項重要會議辦法,均已明定學生代表參與各項校務發展會議。此外,本校透過「全民原教」、「單位合作」、「前店後廠」之策略作法,串聯產官學與部落之共好鏈結,培育部落特色人才推動青年返鄉服務。
(五)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推動重點
隨境外生增加,建置、強化作業流程,並以自我評估為起點,將國際化納入校務研究,持續改善及變革,以達到本校國際化目標。因應「引才、育才、留才」目的契合性,在第二階段新增三項目行政支援措施,包含「強化選汰制度,發揮資源綜效」、「整合職涯訊息,完備就業輔導」以及「建立作業流程,滾動式修正」。以利整合相關處室與系所,發揮綜效。
(六)通識教育提昇推動重點
因應世界趨勢、網路傳遞、科技新知等日新月異,處處充滿新議題、新思維、新方向,隨時影響在學青年。本校研擬提升通識教育目標策略,包含「加強數位素養與AI應用」、「擴展全球化思維與視野」、「提供不同面向之職涯技能課程期望與專業整合」、「重視自我發展、生命教育與生活技能」、「強化三創領域」以及「提升文、史及藝文氣息」。
(七)推動校務研究落實本校高教深耕計畫執行成效
因應本校之發展目標及落實於四大面向共13項指標之發展策略,將運用校務研究機制,系統化蒐集各項資料及建置資料倉儲系統,將分析結果如實呈現計畫推動前後產生之提升或改變情形,追蹤各指標數值之變化,進而反映指標績效,並檢討不足之處。例如運用畢業生流向調查之橫斷面跨時資料,分析跨域學習對學生就業薪資、工作滿意度之成效,以及學生就業行業別與所學相關性是否吻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