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創新精進
1.學生專業實務技術能力推動成效
(1)「UCAN目標人才及系本位課程品質確保分析報告」結合當年度UCAN問卷數據及畢業生流向調查結果,並經校內委員初審機制;報告內容同時追蹤去年所列之短期改善措施執行情形,全校共有24系完成UCAN目標人才及系本位課程品質確保分析報告書。依畢業流向調查分析數據彙整近三年畢業一年後學生就業情形,全校之就業率依次為73.89%、75.33%、76.11%,呈現逐年穩定成長。為提升職場文化、求職技巧、工作態度等軟實力為目標,辦理49場就業輔導講座,參與學生達3,264人次。另每年度申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結合大專校院辦理就業服務補助計畫,計畫活動包含就業講座、座談會、企業參訪等活動,經核定補助共24件,補助金額335,576元。各系院舉辦就業徵才活動共舉辦3場,廠商共計50家,參與學生425位,媒合近330位畢業生。
(2)112年度學生通過專業技術證照數人次達2,748人次,設立證照獎勵機制及補助報名費措施,另開設24班輔導考照班952名學生參與,768名學生參與考試,622位學生取得證照考照率為81%,並補助表現優良之學生證照考試報名費共計123位學生。
2.教師實務經驗提升成效
(1)依教育部規定6年內需完成6個月教師進行產業研習,第二階段(110.11.20後)提出至業界進行產業研習或研究之教師人次為312人次。
(2)本校向教育部提出112學年度教師產業研習計畫申請之案件計1件(食藥產業暨檢測科技系-精進藥粧產業品質實務研習),規劃計60個研習名額可供校內外教師參與,持續鼓勵教師至產業研習研究,學習先進科技與技術,提升教師專業技能。第一梯次於2023/12/02~2023/12/16辦理,共計15位教師參與(校內10位、校外5位)。
(3)112年教師通過產業學院精進師生實務職能方案有3案、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1班,積極培育學生接軌產業實務,113年申請產業學院精進師生實務職能方案有4案。
(4)112年教師通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有10案,透過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5)112年教師通過就業學程計畫有6案,透過實務課程與產業實習,達到畢業即就業目標。
3.教師推動創新教學成效之提升成效
(1)因應學生學習特質與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鼓勵教師融合創新元素,研發新型教學內容,於課堂上發揮創意,改變傳統教學型態,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112年度持續推動教師開設創新教學課程,採用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共有151位,修讀創新教學模式學生有8,732人次,佔全校學生數之比率為45.3%。
(2)112年度推動教師發展素養型導向教材調整課程大綱,並辦理「素養型導向」相關議題研習活動,112-1學期共有25門課程使用素養型導向教材授課,引導教學方法朝向創新務實。本校為獎勵教師自編教材、自製教具、開發創新創意教法、推動實務教學及數位教學等,112年度教師改進教學獎補助案合計184件。
(3)推動校內教師成立多種教師專業成長社群,教學優良及傑出教師分享教學經驗,並邀集教學實踐計畫通過教師擔任種子教師,協助教師申請計畫。112年度共有52群教師專業成長社群成立。
(4) 112年度共有559門課程申請TA,其中有501門為實作課程,師生滿意度達92%,學生學習成效達88%。學促組舉辦之TA研習共12場,共439人次參與,活動滿意度達93%。
(5) 112年度共有161門專業實作課程融入業師協同教學,修課學生共36,541人次,參與業師人數為353人次,佔實作/實習課程比率為10.19%。
(6) 112年度執行參訪典範廠商與機構共90家次,104名教師參與、學生參與2,885人次,幫助學生了解進入職場前必須具備核心就業力。
(7)持續辦理強化教學課程,112年度共通過239班。
4.學生跨域學習能力提升成效
(1)為鼓勵學生進行跨域學習,本校自112-1學期起規劃每週四上午為「學生跨域學習時間」,該時段各系不排定專業必修課程,以利學生修讀跨域課程。112-1學期各學院已規劃共計10個新型態之「他系第二專長學程」,每學程8學分。112年度共計6,948位學生修讀雙主修、輔系、跨領域學程、深碗及微型課程等跨領域學習課程,其中跨領域深碗課程30門、專業微型課程63門,修讀學生數佔全校學生數之比率為35.4%。
(2)推動UCAN目標人才建立課程教學品保機制,參與教育部UCAN系統測驗學生數占所有學生數比率,112年度達成值為90%,全校共有24系完成UCAN目標人才及系本位課程品質確保分析報告書。
5.學生資訊科技能力推動成效
(1)積極推動STEM人才培育,強化學校端及產業端人才培育之連結。環境工程與科學系以「解渴-守護水環境女性科技人才培育計畫」榮獲112年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STEM領域及女性研發人才培育計畫補助,該案已第2次獲教育部補助,可望為更多女性同學找到STEM專業職場的定位與機會。112年度共開設1600門STEM領域課程,共計77,969人次學生修讀。
(2)將「數位科技應用」、「運算思維」「程式設計與生活」課程設計為必修課程,112年度共開設118門相關課程。
(3)本校於110年開始購置資訊輔導考照系統,112年輔導同學考取資訊相關證照共791張。
(4)112學期開設「職場文書運用」、「職場excel應用」、「職場簡報實務應用」 等4門次職場能力微學分課程,考取證照比率約81%,持續輔導學生資訊職能發展及考取證照。
6.學生中文閱讀寫作能力提升成效
(1)本校欲全面了解學生之中文各項能力程度,藉第三方中文能力「CWTC 中文能力測驗中心」檢定系統進行抽樣測驗,可經由測驗結果用以調整上課方式及課程內容。112年度抽測人數超過八百人次,平均成績為63分。
(2)開設敘事力、企劃撰寫能力內容為主等中文發展通識課程。
(3)配合中文核心通識課程,研擬提升中文能力的自主學習計畫,提高同學自主學習意願。
7.學生英語能力提升成效
目前大學英文課程,已建置分級教學,針對不同英文程度之學生,進行分組教學,並修正教科書的不同配置,提供菁英學生進行全英語授課之教學,且針對職場英語模組進行小班口語課程規劃。而在一般英語模組裡,規劃A、B、C級各組課程,搭配不同的職場英文教材,以期學生對於基本英文面試及履歷撰寫能有基礎之訓練課程。
8.優化師資質量及改善生師比推動成效
(1)為延攬高階與具有業界實務師資以提升研究能量並強化與產業之鍊結,並能改善生師比。112學年度本校藥學系新聘1位專案助理教授和1位專案講師,資訊管理系新聘1位專案講師,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系新聘1位專任講師,公共安全及消防系新聘1位專任助理教授和1位專案講師,職業安全衛生系新聘1位專任講師,共計新增7位新聘教師。
(2)學校實施教師評鑑修法,依評鑑目的、評鑑內容、評鑑規準及實施方式,於112年7月份已完成全校的宣導和說明,藉由新版教師評鑑規劃,提升教師專業形象、專業成長和提升學校競爭力,建立適切的教師評鑑制度能提升教師知能與工作成效,讓學校持續在進步,期待藉由教師不斷的精進與成長,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就。
二、善盡社會責任
9.大學實踐社會責任推動成效
本校自106年起推動USR,從試辦期與第一期1件種子型,第二期3件萌芽型及4件種子型,到第三期通過1件深耕型及4件萌芽型計畫,通過件數已達到第三期徵件的最高上限,執行案件與質量越趨精緻。全國公私立之各大專院校共有127校提出第三期USR申請,僅11間學校通過5件。
依據教師不同專精領域試籌組「優化社區照顧資源」、「健康促進模組規劃」、「ESG 實踐永續」、「發揚在地文物特色」、「友善食品營養加持」、「食農教育連結在地」等六大類USR 跨校院專業輔導團隊,藉以強化本校與區域城鄉發展之在地連結合作,深化 USR 專業課程內涵,落實推動師生社會參與、解決社會問題、形塑生活風格,並在既有的產學合作基礎上,強化區域產學鏈結,聚焦在地議題需求,研討與擘畫解決方案,並融入課程,輔以教師成長,鼓勵師生參與偏鄉再造,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三、產學合作連結
10.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推動成效
(1)開設「創新創業實務系列講座」課程2班,辦理輔導講座,聘請業師及青創團隊協同教學,分享相關成功經驗。
(2)辦理或參與三創相關活動、產品發表及創新創意競賽等,並於「2023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勇奪金牌獎,2023年第14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榮獲1金3銀獎項及2023年第五屆綠點子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榮獲1鈦金2金7銀6銅,成果豐碩。
(3)輔導師生研發產品商品化共9件,並申請校名使用。
(4)協助師生籌組創新創業商業組織團隊,協助輔導參與相關創新創業競賽,其中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1團隊取得U-start,創業計畫第一階段獲50萬元補助並成立公司,「2023智慧科技應用創意競賽」團隊奪得銀牌、最佳創新應用獎、最佳實作技術獎及佳作獎項。
(5)112年度「三創」領域發展通識課程共開設48門(含7門微學分課程),修課人次達2,484人次(含256人次微學分課程)。
(6)推動自主學習計畫,藉由同學創新創意想法申請課程,透過此管道可使學生對於自主學習更具概念及興趣,激盪三創想法。
11.學校產學合作概況
(1)112學年度專利申請補助發明專利申請案通過8件補助48萬元,新型專利申請案通過3件補助4.5萬元,專利延續補助案通過2件補助2.58萬元,合計補助金額55.08萬元。
(2)112年產學合作計畫之績效為143,226,150元,共有1287件,分為(a)政府專題研究案共54件,金額為72,879,484元。(b)產學合作計畫共204件,金額為62,068,156元。(c)代檢測案共1,029件,金額為8,278,510元。
四、提升高教公共性
13.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獲得輔導或協助之提升成效
(1)本校於112年度將社團校外競賽獎勵金擴大至不侷限於社團競賽,所有經濟不利同學凡是個人參加比賽皆可獲得補助,如獲獎另有獎勵金,使獲得校外競賽獎勵金人數比111年度增加近七成,計93人次受惠。並新增就業面試助學金及原力相伴勵學金,共計74人次受惠。
(2)針對本校109-112年度「參與此計畫所補助各項方案之學生」與「未參加此計畫」及「一般學生」的成績分析,平均成績表現分別高出5.3分及4.8分,確實提升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的成績整體表現,具有正向的助益與成效。
14.輔導原民生及推動全民原教成效
(1)辦理全民原教相關活動場次2場。
(2)定期召開諮詢委員會議及校內跨單位合作機制會議機制。
(3)輔導原住民創新創業及特色產品開發與推動部落青年返鄉服務。